海鲜妹妹-主营产品有海参、花胶、章鱼、鱼翅、鱿鱼、虾皮、墨鱼、沙虫、瑶柱、干贝、虾米、虾仁等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鱼翅 > 斗鱼鱼翅

斗鱼鱼翅-3条小小鲫鱼,引发了一场堪比30条鱼价格的拔鱼刺事件

时间:2022-04-17 14:14

人气:

作者:147小编

标签:

导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我的舌头极为擅长处理肉类业务,喝排骨汤时再微小的骨头渣子也能轻松剔除,然而在处理海鲜业务时,我却无能为力,哪怕是吃难度系数公认极低的带鱼,也曾有惊无险地被鱼刺扎过。而童年在…...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我的舌头极为擅长处理肉类业务,喝排骨汤时再微小的骨头渣子也能轻松剔除,然而在处理海鲜业务时,我却无能为力,哪怕是吃难度系数公认极低的带鱼,也曾有惊无险地被鱼刺扎过。而童年在包邮区度过的我妈,一直以来都是家里吃鱼的能手,截至今年端午节前还是不懂扎鱼刺是何事的吃鱼达人。

一锅鲫鱼汤引发的惨案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去姥姥家帮忙包粽子,恰好小姨送来了三条小鲫鱼,鲫鱼豆腐汤成为了当日的晚餐。鲫鱼汤的鲜美自然不必多言,然而鱼小刺多的鲫鱼肉却显得食之不易弃之可惜,于是吃鱼肉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妈妈和小姨,作为家中擅吃鱼肉者的妈妈身担重任,一人承包两条。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刚吃到第二口妈妈就发出了呃,咳咳的声音,坐在她旁边的我瞬间停下了闷头吃肉的动作,投去了关注的目光。

我好像扎着鱼刺了。她略带尴尬地说。

啊?你被鱼刺扎了?咋回事啊?伴随着我惊疑不定的提问,一桌人都放慢了吃饭的速度,将目光锁定在尴尬又痛苦的妈妈身上,她则用手摸着下巴右侧靠近淋巴的位置指出鱼刺大概的位置。

姥爷:这么大的人了,吃鱼还扎到。

姥姥: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小姨:要不然喝口醋?

表妹:喝醋没用的,醋又不是盐酸,喝一口就能把鱼刺化开。

表姐:你吃口饼子或者馒头往下压一压。

我:不能吃饼子硬往下压,那样鱼刺容易把食道划伤,更麻烦。实在不行,去趟社区医院吧。

因为一根鱼刺,所有人开启了七嘴八舌模式,有分析扎刺原因的——吃太快,有出谋划策解决鱼刺问题的——吃东西、喝醋。众说纷纭中,妈妈回想起若干年前曾用小镊子帮我爸拔去了扎在嗓子眼的鱼刺的光辉历史,独身一人去了卫生间,拿着小镜子试图寻找这根讨人厌的鱼刺,还喊表姐过去一同寻找。

尽管能感觉到鱼刺所在的大致位置,然而无论怎么打光照镜子,都看不到这根深藏不露的鱼刺,只有一次次被筷子压嗓子眼带来的阵阵呕吐刺激。自行拔除鱼刺显然已经无望了,死马当活马医的妈妈接受了表姐的建议,去厨房掰了一大块大饼开始尝试用食物冲击鱼刺。鱼刺不甘就这样顺食道而下,在与大饼的疯狂摩擦后,被迫收敛了存在感,妈妈表示虽然嗓子还是不舒服,但疼痛感有所减少。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晚饭继续吃!

横亘的鱼刺与咽不下的粽子

端午节一早,被鱼刺严重影响到睡眠的妈妈表示鱼刺的存在感似乎增强了,吞咽唾液间都带着一丝恶心感。别拖了,去趟社区医院吧,如果划伤了食道,再拖下去万一发炎化脓就麻烦了。扒着妈妈的嗓子眼迎着阳光转了几圈都没看到鱼刺的我,再次提出去看医生的建议。妈妈当即决定过完节日就去社区医院看看。

既然是端午节,午饭自然是前一天姥姥和妈妈亲手包的粽子了。一口玫瑰豆沙粽子入喉,妈妈瞬间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发出了快要呕吐的声音。糯米包成的粽子黏性不可小觑,本来被面食摩擦服帖的鱼刺,被糯米唤醒了不安的灵魂,疯狂地刷存在感。我咽不下去了,妈妈皱着眉说,不光咽唾沫恶心,连说话都觉得恶心。

中午1点刚过,在家人的强烈劝说下,妈妈终于答应去社区医院看一看。刚吃完午饭本该在午休的医生打着手电筒观察了好一会儿她的嗓子,无奈地摇了摇头:我根本看不到有露出来的刺,看不到的话我也没法给你拔。你这得去综合医院看看,他们带着额镜看得清楚些。而且他们有工具,还能给你下镜子(喉镜)找。

听到要去综合医院的妈妈发出了自暴自弃的提问:我要是不管这刺了会咋样?自己会不会好?会咋样?会一直扎着啊。你这刺看都看不见,扎那么深时间久了会出更多问题的。医生略带无语地回答。

从急诊到耳鼻喉科的取刺之旅

妈妈嫌麻烦不想去综合医院。但是我听完社区医院医生的一番话,再结合多年的医学科普文章阅读经验,当机立断地表示:必须去医院,现在就走!

大概因为是端午节假期,附近的综合医院格外安静。考虑到是节假日,我想当然地给妈妈挂了急诊,在等待急诊科医生处理好前面的胫骨骨折患者和严重腹泻患者后,终于轮到了妈妈。听到妈妈陈述自己病情后,急诊医生:把你挂的号换成耳鼻喉科去吧。

换好耳鼻喉科的号,了解情况后,医生二话不说带上额镜开始第一轮的肉眼搜索,左看右看找了好久也没能看到这根隐身似的鱼刺。我没看到鱼刺,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个鱼刺扎得深,我这样看不见,还有一个可能是鱼刺已经顺着食道进胃里了,你现在还觉得不舒服是因为鱼刺扎伤比较严重。

鱼刺还在,我能明显感觉到它。

那就开个单子做个喉镜吧。下镜子找。

缴完费领了一小瓶达克罗宁胶浆和一根吸管后,我和妈妈又一次回到耳鼻喉科室。先把麻药喝了。慢慢喝。妈妈慢慢干了这支口感微妙的麻药后,医生又从旁边机器上拿起了一个类似小喷枪的设备,对准妈妈的鼻腔喷了几下水雾状的麻药,稍等片刻后,进入了另一间写着检查室的房间。

这是妈妈第一次做喉镜,也是我第一次见人做喉镜。我们都以为既然是喉镜,自然和胃镜类似,要从喉咙伸进去做检查。于是,妈妈坐上座椅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张开嘴。嘴巴闭上,手持一根顶端亮着光的黑色细管的医生言简意赅地下达了指示,随后将细管的头轻轻地顶在自己的手心上,确认显示器上可以清楚地显现画面。再次确认了鱼刺所在的大致位置后,医生就将这根黑色的细管送进了妈妈的右侧鼻腔,一片肉粉色瞬间清晰地出现在显示器上。

医生熟练地操作着细管,双眼仔细盯着屏幕,细管向下延伸时,医生的动作忽然暂停了一秒,随即又将细管向外拉了拉,在一处略有些凸起泛白的位置停了下来。果然是扎了根刺。听到医生的话,我也凝神聚气地盯着屏幕,果然有根刺!不得不说,这根刺扎得真是妙,鱼刺的两端都扎进了软肉里,只有中段微微露在外面,受到鱼刺伤害而出现的微肿和泛白更是完美地为这根鱼刺打了掩护,有设备加持都尚且要费些心思寻找,肉眼直观是绝对看不到的。

医生唤来了护士做助手,只见护士从一旁的架子上取下一根顶端带着小镊子的细长设备,从鼻腔进入到喉镜的视野内,然后快速夹住鱼刺中段向外拉。说实话,看到这个取刺工具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通下水的铁丝。显示器上直播着鱼刺的不甘,在被夹起的瞬间还挑起了一侧的软肉,看得我喉头一紧。感谢麻药,对此妈妈表示并无任何痛感,只是感到嗓子里有东西在动。

好了,取出来了。医生一边说话一边抽出设备,被鱼刺折磨了许久的妈妈终于重获新生。谢谢大夫。需要忌口吗?不用忌口。不过以后还是别吃鱼了,想吃鱼就请我吃吧。医生开着玩笑和我们一同走出检查室。

吃鱼扎刺到去医院做喉镜,也算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奇特经历了。三条连三十块钱都不到的小小鲫鱼,却引发了一场堪比三十条鱼价格的拔鱼刺事件,这俨然已经成为了全家人的热议话题。好在鱼刺并没有给妈妈留下太深的心理阴影,当晚大家一边讨论取鱼刺事件一边享受着自制的蒜香烤鱼盛宴,感谢美味刺少的梭边鱼安抚了饱受鱼刺折磨的妈妈。

医生点评

冯少为 |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因为有特殊的炊具炒锅,特殊的餐具筷子,加上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以及其他地理、人文等等等等因素,成为了地球上吃淡水鱼最多的国家。西餐的烹饪方式很难去除淡水鱼的腥土味,刀叉又很不方便精细的挑刺动作,所以淡水鱼基本不会出现在西餐桌上。淡水鱼比海鱼多鳞多刺,中国的吃淡水鱼大军每天都要产生一大批咽喉鱼刺异物的患者,同时也催生出了世界上拔鱼刺最厉害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如果有一天中国和外国的耳鼻喉科大夫要同台竞技,自选项目进行技能比武的话,一定要选择喉咽部取异物术——当国外同行还在扒拉着黏膜探寻鱼刺的身影时,我们已经早早地亮刺在手,夺得掌声一片。

中国医生拔鱼刺的水平,在国际上是一骑绝尘的领先,毋庸置疑。这句话先撂在这里,文后面还有用。

来看看文中的妈妈。妈妈童年在包邮区度过,那就和我同是江浙沪地区的人士了。江浙沪虽然有海岸线可以方便出海捕鱼,但所谓鱼米之乡的鱼,大多还是淡水鱼。除了四大家鱼外,就要数鲫鱼了,且鲫鱼的风头还要在四大家鱼之上。鲫鱼肉质鲜嫩,然而其细刺儿实在太多,食客很容易中招。鲫鱼肉里的小刺不与脊椎相连,筷子夹取的时候很难做到肉刺分离,其尾部更是丧心病狂地密集了超多的小刺。这些小刺除了都很细,细如发丝外,还都很短,且软而富有弹性,总结起来就是细、小、柔、韧四个字。接下来我们就用这四个字来捋一捋文中妈妈的鱼刺卡取之旅。

用饭团往下咽?你应该不想冒这个险

文中的妈妈应该是有丰富的食用鲫鱼的经验的,然而别说独食两条鲫鱼,即便是共享一条鲫鱼,每家每户的妈妈们也是咽部鱼刺异物的高发人群。为什么?因为节俭。鲫鱼小刺最集中的部位在鱼尾,鱼尾肉少刺多,家里大人小孩一般也都不吃。掌管厨房的妈妈们本着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不浪费食物,经常会冒着枪林弹雨把吃剩的鱼尾吃完。所以来医院拔鱼刺最多的,往往是身为家庭主妇的妈妈们。

吃鱼卡到刺了,拿食物饭团咽应该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招应该是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类对付鱼刺卡喉最常用的一种办法。现在的科学观点并不提倡这么做,但人们确实很多时候都在使用,有时并不是主观意愿上的使用。比如一不小心有很小的鱼刺扎到咽部黏膜了,此时吞咽动作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口咽下,发现咽部的针刺感已经没了——好险好险,差点卡住鱼刺了。有时候吃鱼过程中咽部有细小的刺扎感,扒拉一口饭,或者再加点多茎叶的蔬菜,有意咽几口,大多数情况下鱼刺也能被食团和茎叶纤维拉下去。

但有时候咽不下就是咽不下。要知道食团勾拉鱼刺下坠,需要有一个受力点。如果这根鱼刺外露部分(除去扎进肉里的部分)有一定长度,那么确实容易产生受力点被食团裹挟咽下。但如果这根鱼刺很短呢?很短的鱼刺还要去除扎进肉里的那一点点,剩下也就在黏膜外面露出一个小尖尖,饶你吃糠咽菜半天,就是勾不住那小刺啊。

这里强调一点,没有医生会推荐或者鼓励病人用食物饭团去咽鱼刺,但这个办法还是在广泛使用,而且也不能一言否定。但医生不推荐是有理由的,因为这种方法可能帮忙咽下了鱼刺,但也可能适得其反,把鱼刺带入了更危险的地方,比如食道。到这个时候,就不是三十条鱼的价格所能承受的了,或许得花上三百条、三千条,甚至搭上你的身家性命。

直接拿镊子夹出来?要很幸运才行

再来说说民间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拿灯光照射口咽腔企图用筷子、镊子夹取的。这里要说,如果你看到了,也夹出来了,那么恭喜你,也恭喜卡鱼刺的那位,你们都是卡鱼刺届的幸运儿。

鱼刺卡在咽部,这个咽部其实范围不小,口咽部、喉咽部,都可能卡住鱼刺,食道里面也有可能。而咽部最容易卡住鱼刺的地方,实际上是在舌根的位置。文中妈妈指了指下巴右侧,鱼刺多半也是扎在右侧舌根了。舌根这个地方,直接从口腔是看不到的。不信你拿起镜子或者手机摄像头看看。张开嘴巴,只能看到舌尖、舌背部。舌背拱形向下拐才是舌根,这个位置被舌体本身挡住了。少数幸运儿因为鱼刺卡的位置比较靠上,比如在扁桃体上,或者就在舌背上,而且这根刺还比较粗或长,方便你辨认出这是鱼刺而不是唾液拉丝,才有可能很方便地取出来。然而如果鱼刺纤细、短小,即便卡的位置比较高,很多时间也很难发现。鲫鱼背上连着脊椎的粗刺是很少有人会卡住的,卡住的绝大部分都是细刺。所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你拿灯光照口咽部,都无法发现那根挠人的细刺。

以上是因为鱼刺的细、小产生的一系列困扰,下边再从鱼刺的柔、韧来说说鱼刺卡住的口感。

一会儿扎,一会儿不扎,鱼刺到底还在不在?

很多有鱼刺卡喉经历的人都有过类似体验:怎么咽喉部的针扎感一会儿有,一会儿又没了。有时候让人产生了错觉——是不是鱼刺已经下去了。

先回忆一下打针的感觉,钢针扎进皮肤和血管,很痛,但痛只在针头穿过皮肤的那一刻。针头在身体里面时,不管是往外抽血,还是往里面输液,都没有疼痛感。鱼刺扎进黏膜卡在咽喉里也是一个道理。扎进黏膜的那一瞬间,是有痛觉的。但是等鱼刺在那里扎好了,实际上痛觉已经消退了。

那为什么鱼刺卡住了这么难受,咽一下痛一下呢?

原因在于,此时吞咽伴随的针扎咽痛感,并不是之前那个鱼刺扎住的地方在痛,而是另外一个地方。

既然为鱼刺,一定至少有2个头,有些y形的鱼刺有3个头,或者更多的头。扎进黏膜那个尖头已经不能动了,但是另外一个尖头高高翘起,在你吞咽的时候就会扎向扑面而来的黏膜。但因为鱼刺很软,这样的接触并不能让翘起的尖头扎进对面的黏膜里。于是乎,你每咽一次,这个尖头就在对面的黏膜上轻轻地扎一下,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也是很多时候患者描述的鱼刺部位与实际鱼刺卡住的部位有出入的原因。

而如果翘起的尖头耷拉下来了,或者尖头朝向一个特殊的方位,吞咽时没有正面扑过来的黏膜,那么你就不会有针扎感,似乎也感觉不到咽部的鱼刺存在了。

找医生拔鱼刺,可能要闯过好几道关卡

鱼刺的细、小、柔、韧,诸位应该都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找医生去看了。前面说过,中国的耳鼻喉科医生,是世界上拔咽部鱼刺最牛的医生,没有之一。

首先,医生会先用肉眼直视你的咽腔,就是用压舌板压一下你的舌头,看看上面比较浅的地方有没有鱼刺。如果你是那少数的幸运儿,如前所述,鱼刺卡在扁桃体最上面或者舌背上,那么基本到此为止你就可以解脱了。如果没有,那么就勇敢进入下一关吧。

这一关,医生就要从舌根开始找了,拉出你的舌头,用一种叫间接喉镜的结构简单的镜子,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类似潜水艇里的潜望镜)来探查你的舌根。如果鱼刺有一定的长度和粗细,检查的时候也配合地翘起来显露身姿,那么恭喜,到此为止你也可以解脱了。但如果你那宝贝鱼刺身形短小,检查的时候闪展腾挪隐秘行踪不肯现身,那么就要到下一关。

第三关,医生就要请出集现代科技与美学于一身的真正的喉镜了。喉镜有硬管的,也有软管的。硬管的外面有钢材,不怕咬,从嘴巴进;软管的容易咬坏,多从鼻腔进入。电子喉镜有充足的光线,清晰的图像显示,大部分细小鱼刺都无处遁形,乖乖束手就擒。文中妈妈也还算幸运,喉镜下面立刻就找到卡住的鱼刺了。当然也有特别顽固不化的,很细很短,隐藏在你咽喉部黏膜皱襞里,或者淋巴滤泡的沟沟壑壑里,就是不肯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判定鱼刺很细软短小,且位置就在咽部,电子喉镜反复探查后还是一无所获,医生也会就此打住,要求患者随诊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组织有一定的排异反应,细小的鱼刺大多会被黏膜组织推出。入睡后黏膜下肌肉层的松弛也有利于卡住的鱼刺排除。但如果判定鱼刺比较粗大,且鱼刺位置靠下位于食道区域,医生就可能需要你进入隐藏关卡了。

这道关就是食道探查关。食道探查用的镜头也分硬和软,硬的是食道镜,结构比较简单,就是一根钢管加导光束,软的就是我们平常说起的胃镜了,构造相当精细。一般鱼刺异物很少使用食道探查,只有鱼刺比较大,卡得比较深,或者经过影像学检查提示食道有异物的,才会用到。这一关的危险程度较前几关陡然上升,有时候异物比较大,即便取出来了,因为食道已经撕裂穿孔,病情也是相当凶险。个别极端情况,搭上几十万人没救回来的也有。

所以因为这道隐藏关卡的存在,如果你有东西卡在咽部了,还是不要用饭团硬生生地往下咽了。

有事情,赶紧找医生。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涵编辑:木易杨杨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2 海鲜妹妹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21004354号-2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